刀鋒般的石灰岩塔林聳立天際,峽谷間狐猴低語、特有生靈棲息,構成世界遺產的神祕奇境。
在馬達加斯加西部,貝馬拉哈石林國家公園展現了一幅宛如異世界的景觀。鋒利的石灰岩尖塔拔地而起,密集排列,形成一片灰色森林。陽光投射下,石塔間交織著光與影,構成一幅冷峻卻壯麗的畫面。
這片地貌是石灰岩經過數百萬年的侵蝕與溶蝕形成的喀斯特地形,被當地人稱為「Tsingy」,意為「走不動的地方」。刀鋒般的岩石讓移動困難,也造就了獨特的微型棲地。石縫間孕育苔蘚與灌木,吸引昆蟲與小型動物棲息,形成層次多樣的生態網路。
公園面積達 1,520 平方公里,其中南部區域被 UNESCO 列為世界自然遺產。這裡棲息著多種狐猴,包括戴冕狐猴、白頭狐猴與環尾狐猴。猛禽在峽谷上空盤旋,蜥蜴與變色龍匍匐於岩縫間。與其他國家公園不同,這裡的生態因石林地形而碎片化,卻也因此孕育出大量特有種。
季節變化對這片石林有顯著影響。雨季(11–4 月)時,峽谷溪流充盈,石林間泛著水汽;乾季(5–10 月)則陽光強烈,石灰岩的灰白色調更加鮮明。乾涸與濕潤交替,使得這裡的生命展現出高度適應力。
行走於峽谷邊緣,俯瞰刀鋒般的石林,令人心生敬畏。夜幕降臨時,狐猴的叫聲迴盪在峽谷間,與白日的冷峻景觀形成鮮明對比。貝馬拉哈石林不僅是地質奇觀,也是馬達加斯加最獨特的生態舞臺。